文|Yinzhe Qu
2025年3月11日,国际艺术展览“EIDOS”将在伦敦隆重启幕。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形态的展览,更是一场关于感知与边界的实验。由 Spira9 Art 主办、Indra Gallery 协办,并由策展人Yinzhe Qu精心策划,本次展览汇聚了4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先锋艺术家,他们以绘画、雕塑、数字艺术、装置、影像、表演等多种媒介,探索形态在当代艺术中的无限可能。
形态,是艺术的本质,也是艺术家们不断挑战的疆界。在“EIDOS”中,形态不仅存在于物理世界,更游走于虚拟维度、记忆空间、社会结构之中。它折叠时间,流动于知觉的边缘,在传统与科技之间重塑自身。在策展团队的构思下,展览不仅试图呈现形态如何在数字与物质、现实与想象之间变幻,更邀请观众进入一个多维的体验现场,感受形态如何颠覆认知、折射世界
《Inside Out》-Explore Feminine Energy through Geometry; Artist: Sammy Hu, Guest Artist: Jiayi Chen
2024年3月11日,国际艺术展览“EIDOS”在伦敦隆重启幕。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形态的展览,更是一场关于感知与边界的实验。由 Spira9 Art 主办、Indra Gallery 协办,并由策展人Yinzhe Qu精心策划,本次展览汇聚了4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先锋艺术家,他们以绘画、雕塑、数字艺术、装置、影像、表演等多种媒介,探索形态在当代艺术中的无限可能。
形态,是艺术的本质,也是艺术家们不断挑战的疆界。在此次展览中,形态不仅存在于物理世界,更游走于虚拟维度、记忆空间、社会结构之中。它折叠时间,流动于知觉的边缘,在传统与科技之间重塑自身。在策展团队的构思下,展览不仅试图呈现形态如何在数字与物质、现实与想象之间变幻,更邀请观众进入一个多维的体验现场,感受形态如何颠覆认知、折射世界。
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叙事
展览的叙事呈现出时间性的与空间性的双重维度。展览空间被巧妙地划分为两个区域:一个动的、充满变化的互动装置区,另一个则是静态的,充满沉思的绘画与雕塑空间。展览时间性与空间性在一位表演艺术家Ping Yan与Pelagia Athanasia Zimeri的创作过程的悄然呈现,她的舞蹈始于探讨生态与女性主义的作品《Rainsonance》,如同雨滴坠入大地,激起层层涟漪,她的创作在展览空间内渗透、蔓延。画作的轨迹与情绪随着进入空间的观众的步伐悄然游移,而舞者的肢体与细沙交织,塑造出流动的形态与空间,每一次在艺术品面前的驻足与凝视,皆成为触发艺术生成的关键。艺术家在作品中的每一个肢体,都与观众的存在交织,创造出不断变化的艺术面貌,呈现出时间流逝的痕迹和情感的变幻。
《Reweaving》, Director: SiYu Yang; Choreographer: Ping Yan; Performer: Ping Yan, Pelagia Athanasia Zimeri, 2025
视觉艺术家Mathr & Netz的作品《Ommatidia》通过视听表演模拟昆虫复眼的视觉,将现实分割、重构,使影像随音频变化,他们的视觉捕捉着人们的身体,给展览营造出了一种不可捉摸的流动感,形态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不断变幻。为展览带来了更深刻的哲学性反思:形态不仅是静止的物体,更是处于不断重塑的过程中,成为时间与空间交织下的一种流动状态。
《Ommatidia》, mathr & netz, 2025
隐藏在作品中的形的变奏
《Foremother》, Eveleigh Evans, 2025(左),《Chronicle of an attic》, Blandine Martin, 2024(右)
织构的记忆与变形的形态
本次展览汇聚了两件探索形态与记忆交织关系的作品——一件以贝壳与仪式性材料构筑的神龛式雕塑《Foremother》,另一件则是承载情感与时间沉淀的纺织景观雕塑《Chronicle of an attic》。两者通过材料的转化和层叠,展现出形态如何成为记忆的容器,并在现实与精神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。
前者运用虹彩珍珠的光晕,构筑出一个多维度的时间与空间场域,使物体在变形的过程中超越物质属性,进入精神性的共鸣状态。后者则以缝合、撕裂、束缚等手法,将织物转化为一座触感档案馆,编织出承载情感的层次,让身体与历史紧密交织。
这两件作品共同构建了一种超越物理现实的感知体验——它们不仅探讨形态如何承载历史与文化,也在材料的变形过程中模糊了现实与想象、保存与演变的边界。展览邀请观者通过视觉、触觉与思辨,深入探究物体、记忆与精神性的多重维度,重新思考形态如何成为时间与情感的见证。
《Kits》Wenjing Fan (左)《Space for the Sacred》, Bissy Riva (右)
感知的外形
本次展览呈现两件探索感知边界的作品,一件通过绘画进入神圣空间,另一件则借助科技重塑视觉体验。Bissy Riva 的《Space for the Sacred》 受《森林如何思考》及亚马逊Runa族信仰启发,作品以层叠绘画构建通往灵性世界的窗口,探讨人类与自然、生命与死亡的交织关系。Wenjing Fan 的《Kits》 通过树脂微缩雕塑探索日常形态的构成。艺术家将人物与物品塑造成模型套件,呈现生活的基本单元,如同一组组待拼装的结构。它们既是具象的个体,也是更大系统中的组成部分,暗示形的塑造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。
它们是一个在时间的推进中展开形态演化,一个在静态排列中揭示结构的意义。它们引导观者思考形的构造如何影响我们对现实的感知。
形的边界,感知的重塑
“EIDOS”不仅是一场展览,更是一场感知的实验。它汇聚了传统与前沿媒介,将绘画、雕塑置于XR艺术、AI生成影像之侧,激发形态在物理与虚拟之间的对话。展览中的作品来自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,它们既碰撞东西方美学,也探讨哲学、科技、社会变迁等深层议题。此外,展览打破了传统静态展览的界限,多个作品通过互动装置、投影、沉浸式体验,让观众不只是被动观看,而是成为作品的一部分,在形态的变奏中感受世界。
展讯
展览名称 | EIDOS- The shape of those with no shape
展览时间 | 2025年3月11日 -2025年3月14日
展览地点 | Indra Gallery,伦敦
主办方 | Spira9 Art
协办方、技术支持 | Indra Gallery
策展人 | Yinzhe Qu
策展助理 | Li Muyao,Jiaying Chen, Siqian Wang
创意总监|Teng Xue
展出媒介 | 绘画、雕塑、数字艺术、影像、装置、表演
参展艺术家 |